谷歌神话破灭?财报超预期难掩增长隐忧,700亿回购是蜜糖还是毒药?

Alphabet财报:一场精心策划的增长幻觉?

数字游戏:超预期的背后

智通财经APP的报道仿佛在为Alphabet摇旗呐喊,营收902.3亿美元,每股收益2.81美元,轻飘飘一句“强于市场预期”,便将股价推高了5%。然而,数字往往是经过精心包装的。我们需要质疑的是,这份看似光鲜的财报,究竟有多少是真实增长的反映,又有多少是资本运作的障眼法?分析师的预期,本身就是可以被引导的,超预期,也许只是Alphabet与分析师们心照不宣的一场游戏。别忘了,华尔街最擅长的,就是制造预期,然后超越预期,最后收割韭菜。

YouTube与Cloud:增长的阴影

YouTube广告营收和Google Cloud的营收,双双低于预期,虽然幅度不大,但就像精致的蛋糕上出现了一丝裂痕,提醒着我们Alphabet并非无懈可击。8.5%和28%的同比增长,在其他公司看来或许值得庆祝,但对于Alphabet这样的巨头来说,这是否意味着增长的瓶颈?要知道,基数越大,增长的难度就越高。更何况,YouTube面临着TikTok等新兴平台的挑战,Google Cloud则要与AWS、Azure等老牌劲敌厮杀。所谓的良好增长势头,更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广告帝国的隐忧:宏观经济与政策变局

Schindler的警告:免税政策取消的影响

Alphabet的首席商务官Philipp Schindler适时地泼了一盆冷水,警告称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他尤其提到了美国政府即将取消的“低价包裹免税政策”,这无疑是一记警钟。这项政策的取消,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它直接影响到依赖低价商品出口的亚太地区零售商,这些零售商的广告支出,是Alphabet广告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Schindler的警告,与其说是风险提示,不如说是提前释放烟雾弹,为未来可能出现的业绩下滑寻找借口。精明的商人,总是擅长未雨绸缪,将责任撇清。

问题在于,Alphabet真的只是受害者吗?或者说,它是否也在利用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来掩盖自身经营上的问题?当外部环境恶化时,所有的错误似乎都可以被原谅。这或许是Schindler真正想表达的:即使广告收入受到影响,那也不是我们的错,是宏观经济的锅。

利润的真相:投资收益的魔术

股权投资:一次性的惊喜?

净利润暴增46%,每股收益从1.89美元飙升至2.81美元,这无疑是财报中最吸睛的部分。然而,Alphabet却轻描淡写地解释道,这其中部分增长源于非市场股权投资的80亿美元未实现收益。所谓的“未实现收益”,说白了就是账面上的浮盈,能否真正落袋为安,还是个未知数。更何况,这种收益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它更像是天上掉馅饼,而非企业自身经营能力的体现。如果把这80亿美元剔除,Alphabet的利润增长是否还能如此亮眼?这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依赖投资收益来美化报表的做法,是否会成为一种常态?如果Alphabet未来继续押注高风险的私营公司,一旦投资失败,谁来承担损失?股东们恐怕要捏一把冷汗了。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短期内或许能带来漂亮的数字,长期来看,却可能埋下巨大的隐患。

Cloud的野心与现实:盈利能力提升的代价

营业利润率:数字背后的故事

Google Cloud营收略低于预期,但这似乎并未影响Alphabet对其大加赞赏。28%的年增长率固然亮眼,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营业利润率的大幅提升,从去年的9.4%跃升至17.8%。这无疑是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证明Google Cloud正在逐步摆脱亏损的泥潭,走向盈利。然而,盈利能力的提升,往往伴随着代价。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率,Google Cloud是否牺牲了市场份额?是否削减了研发投入?又或者,是否对客户的议价能力进行了压榨?

利润率的提升,可能并非完全源于经营效率的提高,也可能来自于会计手段的调整。例如,通过延长设备折旧年限,可以降低当期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这种做法在短期内能美化报表,但长期来看,却可能掩盖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因此,我们在关注利润率的同时,更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避免被数字游戏所迷惑。

Wiz收购:安全领域的豪赌

云安全的未来:Alphabet的战略布局

Alphabet斥资320亿美元收购网络安全公司Wiz,这无疑是一场豪赌。要知道,这笔交易不仅是Alphabet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收购,更是对云安全未来的一次押注。在数据泄露事件频发的今天,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收购Wiz,能够帮助Alphabet进一步增强其云安全产品,并推动多云环境下的安全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但这笔交易真的物有所值吗?

Wiz作为一家成立仅几年的初创公司,估值已经高达数百亿美元,这其中是否存在泡沫?Alphabet是否为未来的增长潜力支付了过高的溢价?更何况,云安全市场竞争激烈,Wiz能否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仍然是个未知数。如果Wiz的整合效果不佳,或者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这笔巨额投资可能会成为Alphabet的沉重负担。因此,这笔收购既是战略布局,也是一场充满风险的豪赌。

Waymo的困境:烧钱的未来

自动驾驶的迷途:技术与盈利的鸿沟

Waymo,Alphabet的自动驾驶子公司,继续在技术上取得显著进展,全自动付费载客服务已经扩展到多个城市,服务次数也超过了25万次。然而,技术的进步并不能掩盖其盈利上的困境。本季度,“其他业务”部门(Waymo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依然亏损了12.3亿美元,亏损幅度较去年有所扩大。这不禁让人质疑:Waymo的未来,究竟是科技的乌托邦,还是一个无底洞?

自动驾驶技术,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从技术到盈利,中间横亘着巨大的鸿沟。Waymo不仅要面对技术上的挑战,还要解决安全、法律、伦理等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它需要找到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盈利能力。如果Waymo长期无法实现盈利,即使技术再先进,也难逃被抛弃的命运。毕竟,资本是逐利的,没有回报的投入,终究会失去耐心。

股票回购:饮鸩止渴的资本游戏

700亿美元:股东的盛宴还是未来的透支?

Alphabet宣布再次启动7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这无疑是对股东们的又一次慷慨馈赠。股票回购可以减少流通股数量,从而提高每股收益,进而推高股价。但这种做法,真的能提升企业的长期价值吗?还是说,这只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资本游戏?

700亿美元,可以用于研发新技术,拓展新市场,或者进行更有意义的投资。但Alphabet却选择将其用于回购股票,这或许表明,该公司缺乏更有前景的投资机会。更令人担忧的是,股票回购往往会透支企业的未来。当企业将大量资金用于回购股票时,可能会削减研发投入,降低创新能力,从而影响其长期竞争力。股东们享受着股票回购带来的短期利益,却可能牺牲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这究竟是股东的盛宴,还是未来的透支?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