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美国这算盘打得真不怎么样
4月10号,美国政府又来了这么一出——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还美其名曰“对等关税”,税率直接飙到125%。说实话,最近美国这种动不动就加征单边关税的做法,真是让人看不懂。这不仅严重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也根本不符合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常识,把世界经济、全球市场和多边贸易体系搞得一团糟。
按照白宫的说法,他们加关税是为了“解决全球贸易的不公平问题,把制造业搬回美国,促进美国经济增长”。这话听着就觉得有点不对劲。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美国的小心思很明显,就是想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让美国本土制造业更有竞争力,吸引那些早就搬到海外的制造业企业回来。但是,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更没搞清楚美国制造业衰落的真正原因。
要知道,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可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而是各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
资本的算计与美元的“甜蜜负担”
首先,就是资本的逐利性。过去几十年,美国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把大量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你想想,谁不想用更低的成本赚更多的钱呢?而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也是大势所趋,美国制造业在技术竞争中也慢慢失去了优势。
更要命的是,今天的美国,想发展制造业还面临着产业链断裂、人才断层、基础设施老化等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积累了几十年,想在短时间内解决,简直是天方夜谭。就拿基础设施来说,很多工厂的设备都老旧不堪,想升级换代,需要的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另外,美元霸权这东西,对美国来说越来越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作为世界货币,美元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贸易和金融特权;另一方面,也导致金融业和服务业越来越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把大量的资本和人才都吸走了。在这种大趋势下,制造业被边缘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一个班级里,学金融和IT的总是比学机械的多,道理是一样的。
高关税这招,真的管用吗?
理论上来说,高关税确实能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本土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但是,美国本土制造业的综合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这个现实很难改变。就算面临高关税,那些对利润非常敏感的企业,可能还是会选择在海外设厂,而不是真的把产业链搬回美国。毕竟,商人都是逐利的,哪里成本低就去哪里。
而且,制造业的回流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供应链支持,美国在这方面明显有短板。更重要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的这个短板都很难补上。就像一个瘸腿的人,想跑快,谈何容易?
政策不稳定,谁敢来投资?
企业从规划到投资到生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最需要的就是稳定、可预期的商业环境。一个政策多变的美国,只会让企业望而却步。你想想,今天说要加关税,明天又说要减税,谁知道后天又会怎么样?
现在,美国的关税政策朝令夕改,企业很难准确计算成本和预估投资回报,这意味着在美国建厂投资就像一场高风险的赌博。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企业会冒着巨大的风险,把生产线搬回美国呢?
更何况,极端的关税政策肯定会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也会导致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成本增加、利润降低,进而打击全球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到最后,谁能从这种局面中受益呢?
饮鸩止渴,适得其反
面对一个长期积累的系统性问题,美国政府不想着做深层次的反思和调整,却试图通过简单粗暴的关税保护来推动制造业回流,这不仅无法解决根本矛盾,反而会进一步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损害美国自身利益和全球经济稳定,简直就是饮鸩止渴。
真正能重振美国制造业的,不是筑起更高的关税壁垒,而是通过国际合作、消除商业壁垒来提升竞争力。就像一个运动员,想提高成绩,不是靠作弊,而是靠努力训练。
说到底,关税保护救不了美国制造业,只有顺应经济规律,才能找到可持续的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