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辰藥業跨界固態電池:蹭熱點炒作?業績困境下豪賭新能源前景。

海辰藥業再陷“蹭熱點”質疑:固態電池佈局是實力還是炒作?

最近,海辰藥業又雙叒叕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自5月15日起,這家公司像是開了掛一樣,股價一路狂飆,收穫了好幾個漲停板。截至5月27日收盤,股價累計漲幅竟然高達65.65%。這背後的原因啊,除了老本行醫藥業務之外,他們聲勢浩大地宣佈進軍新能源固態電池領域,才是股價暴漲的真正推手。

股價狂飆背後:是真轉型還是老套路?

“醫藥+固態電池”,這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業務,竟然同時出現在一家公司身上,不得不說,海辰藥業確實成功吸引了資本市場的眼球。表面上,他們是在高調宣佈看好新能源的發展前景,準備實施“雙輪驅動”戰略;但實際上呢,不少圈內人士都忍不住吐槽:這海辰藥業啊,就像是個“熱點雷達”,哪個領域稍微冒出點火花,他們就趕緊跑過去“插一腳”,希望能藉此炒作一波,收割一波漲停和熱度,但實際上,卻拿不出什麼真材實料的業績來。

資本市場的誘惑:逐熱點的“跨界王”?

所以說,這次大手筆佈局新能源固態電池業務,海辰藥業到底是胸有成竹,準備大幹一場呢?還是隻想蹭一波熱度,割一波韭菜?這還真得好好扒一扒。

業績困境:上市後的增長乏力

海辰藥業成立於2003年,2017年成功上市。公司和其子公司主要從事化學製劑、原料藥及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他們的產品線涵蓋了心腦血管、利尿、抗感染、消化系統、免疫調節、降糖、骨科等多個治療領域。聽起來是不是很厲害?但實際上,上市之後,海辰藥業的淨利潤增幅卻一年不如一年,直到2020年,淨利潤更是同比大幅下降43.21%,這也是他們上市以來淨利潤首次出現負增長。

淨利潤斷崖式下跌:2021年的“虛假繁榮”

如果說2021年是海辰藥業的業績巔峰,那也是個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那一年,他們確實實現了2.86億元的淨利潤,同比大幅增加了417.61%。但問題是,這個看似可喜的業績增長,跟海辰藥業的經營基本面根本沒啥關係!換句話說,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產品賣得更好,或者成本控制做得更出色,而是另有蹊蹺。

據說,2021年,海辰藥業通過其投資項目主體高研歐進基金,將持有的高研歐進生物50.18%的股權,以14.05億元人民幣轉讓給了非關聯第三方PAGAC III Nemo Holding(HK)Limited。這次交易中,海辰藥業間接轉讓了12.52%的股權,交易完成後仍然間接持有6.19%的股權。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公司會以交易價格為客觀依據,對金融資產期末金額進行公允價值估值。經過測算,扣除相關稅費後,海辰藥業確認了約2.6億元的公允價值收益,而這筆收益對淨利潤的貢獻竟然超過了九成!也就是說,海辰藥業2021年的業績增長,主要來自於非經常性損益的巨額貢獻——股權轉讓帶來的投資收益。而在同一個財年中,海辰藥業的營收卻只有5.78億元,同比下降了18.12%。更值得關注的是,截至2024年,他們的營收規模已經連續5年呈現下降趨勢了。

營收連年下滑:主業增長的瓶頸

沒有了投資收益的撐腰,2022年,海辰藥業的業績果然不出所料地再次大幅下降。雖然現在淨利潤略有回升,但仍然遠不及最高峰時期。

集採政策與市場波動:雙重打擊下的傳統業務

從這些業績數據就能看出,海辰藥業的主業增長有多麼乏力。一方面,國家藥品集中採購政策(集採)導致他們的核心產品(比如注射用替加環素、伏格列波糖片)價格大幅下降,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另一方面,醫藥市場的波動變化也導致他們在抗感染、消化系統等領域的傳統優勢產品需求萎縮。屋漏偏逢連夜雨,海辰藥業的日子真是不好過啊。

子公司頻繁“出演”:蹭熱點的慣用手法?

在海辰藥業看來,公司未來發展迫切需要“變革”,而這也正是前面提到他們頻頻“蹭熱點”的由來。只要市場上稍微有點風吹草動,他們就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立刻衝上去。

根據同花順的概念題材,目前,海辰藥業所屬的概念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概念、創新藥、肝炎概念、仿製藥、猴痘概念、鋰電池概念和固態電池。看看這些概念,是不是都帶有很強的時間性和事件性?說白了,就是哪個熱他們蹭哪個。

幽門螺旋桿菌概念:曇花一現的炒作

就拿2022年初來說,美國將幽門螺杆菌列為明確致癌物,這個消息傳到國內,立刻引起了資本市場的強烈反應,抗幽門螺杆菌概念股瞬間爆發。作為一家醫藥企業,海辰藥業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趕緊蹭上幽門螺杆菌概念。但是,在他們的股價異動公告中,卻根本沒有提到任何相關產品。等到市場冷靜下來之後,他們又趕緊發佈風險提示,表示公司消化類產品截至2021年三季度收入佔比小於6%,對公司經營業績影響較小。這操作,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蹭完就跑”。

鋰電池定增鬧劇:一地雞毛的跨界

轉眼到了2022年中旬,海辰藥業又發佈公告,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億元,用於海辰藥業肥東固體製劑建設項目、年產5000噸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及150噸抗新冠原料藥關鍵中間體建設項目和研發中心建設及藥品研發項目。看到了嗎?鋰電池!

藉著這個“鋰電池概念”,海辰藥業成功地讓自己的股價迎來了連續多個20CM的漲停。但是,在他們發佈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我們卻看不到任何關於海辰藥業在相關技術、人員和生產能力儲備方面的論證。這種沒有業績支撐的暴漲,結局自然是暴跌。從3月下旬開始,他們的股價開始連續跳水,最高跌幅接近七成。更讓人無語的是,2023年,他們竟然又撤回了上述定增計劃的申請,正式終止了這個項目。這簡直就是一場鬧劇!

新冠藥“執著”:無疾而終的追逐

此外,在新冠疫情期間,海辰藥業也曾發佈公告稱,其子公司匯辰科技取得了生產新冠藥奈瑪特韋原料藥及其中間體建設的項目備案。但仅仅过了4天,他们就在回复深交所关注函时指出,其研究的奈玛特韦原料药和制剂未获得辉瑞授权。从其募资建设项目可看出其对新冠药的执着,不过最后也是无疾而终。

匯辰科技:永遠的“主角”?

儘管如此,在市場情緒的催動下,海辰藥業的股價還是在2022年3月18日衝到了86.49元/股的歷史高位。值得注意的是,在海辰藥業多次形式上的跨界中,他們的子公司匯辰科技總是扮演著“主角”的角色。新冠藥方面,他們聲稱是匯辰科技取得了生產新冠藥項目的備案;鋰電池建設項目,匯辰科技是項目實施主體;這次跨界新能源,依舊是匯辰科技出馬。這家子公司,簡直就是海辰藥業的“萬金油”,哪裡需要蹭熱點,就往哪裡搬。

固態電池賭局:誰是“王者”,誰是“青銅”?

海辰藥業之前多次跨界或佈局新業務都以失敗告終,這自然直接影響了公司在大眾心中的形象,也讓人們對他們這次佈局新能源領域的看法充滿懷疑。蹭熱度、跨界王、戲精……各種調侃的聲音不絕於耳。那麼,這次他們大舉加碼新能源,究竟有什麼打算呢?

新能源佈局:劣勢明顯的豪賭

根據公告顯示,這次跨界新能源,是海辰藥業的子公司匯辰科技與四川賽科動力、宜賓市戎固新材料技術中心等多方聯合設立合資公司,聚焦固態電池在內的新能源電池相關粘合劑材料相關業務。其中,匯辰科技認繳820萬元,持股41%,是控股股東;賽科動力認繳500萬元,持股25%,是第二大股東。從股權結構來看,海辰藥業似乎是想牢牢掌握主導權。

但對於海辰藥業來說,這次加碼新能源,似乎到處都是劣勢。首先,雖然醫藥中間體、原料藥與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的生產在某些環節上存在相似性,但固態電池材料等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專業性非常強,技術壁壘也很高。海辰藥業在固態電池材料領域的技術積累非常有限,他們的合資子公司四川洛辰的粘合劑產品還處於小規模試驗階段,技術成熟度、穩定性以及轉化為大規模生產的能力,都有待驗證。說白了,他們在這方面幾乎是從零開始。

技術積累的短板:小試階段的粘合劑

更何況,佈局新能源業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技術研發、設備購置、產能建設和市場拓展等等。海辰藥業2024年的研發投入已經降至5022萬元,同比下降了13.63%。截至2025年一季度,他們的賬上貨幣資金也只有5124萬元,可能難以支撐新能源業務快速發展所需的資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而且,新能源行業的供應鏈相對穩定,電池企業和電解液生產企業通常都與現有的供應商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外部企業很難插入。這就好像你想加入一個已經組建好的團隊,人家憑什麼要你?

資金困境:難以支撐的“燒錢”業務

此外,醫藥和新能源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行業,在生產管理、質量控制、市場營銷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海辰藥業需要在組織架構、管理模式、企業文化等方面進行調整和優化,才能實現醫藥和新能源業務的有效整合和協同發展。這對他們來說,又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賽科動力:真正的“王者”?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大股東四川賽科動力的情況。根據海辰藥業的介紹,賽科動力是四川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孵化落地的固態電池公司,擁有一支較強的技術研發團隊。目前,他們已經建成GWh高安全電池產線、十噸級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產線和30MWh硫化物全固態電池連續化試製線,硫化物固態電解質與高安全電池已經實現批量出貨,可以為行業提供優質的服務和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具備從實驗室研發到產業化生產的能力。聽起來是不是很厲害?

在電池粘結劑生產上,賽科動力採用液相法工藝,可以實現低成本、高純度的生產。以硫化鋰為例,液相法工藝可以將成本降至傳統固相法的30%以下,在成本方面具有顯著的競爭力。

海辰藥業的願景:被“王者”帶飛?

根據海辰藥業的投資者關係記錄,他們預計2025年公司新能源新材料業務板塊會產生一定的銷售收入。目前,他們的技術團隊正在進行固態電池粘合劑的工藝研發優化和產品迭代。從這些信息來看,海辰藥業這次似乎並不像之前那樣單打獨鬥,至少在佈局新能源固態電池業務方面,他們認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或許,海辰藥業現在的願景是:自己雖然是個“青銅”,但希望通過與“王者”合作,進而上分,被“王者”帶飛。但問題是,賽科動力是不是真正的“王者”?這還有待時間的考驗。海辰藥業這次的押注又會是什麼結局?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