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Web3掘金幻影:警惕五波浪潮下的庞氏骗局

加密货币“掘金”背后的幻影:AI+Web3 的真实价值反思

引言:泡沫与现实,加密市场的“天道酬勤”?

每次我试图深入研究加密货币行业,似乎总能赶上一波行情。比特币又突破了 10 万美元,以太坊也站上了 2500 美元。这让人不禁想问,难道真的是“天道酬勤”?

当然,这只是玩笑。更真实的原因或许是美国和英国达成了贸易协议,或者美中双方的谈判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些“利好消息”的出现,恰恰说明了加密行业仍然高度依赖宏观经济环境,本质上仍然是一个高风险的金融投机市场。它远未形成像黄金或石油那样相对独立的市场地位。

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加密领域寻找真正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突破点的决心。目前,我们最看重的赛道就是 AI + Web3。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

加密货币市场,本质上是一个由情绪和投机驱动的“赌场”。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但真正能落地的项目却凤毛麟角。很多时候,所谓的“创新”只是换汤不换药的炒作,甚至是精心设计的“庞氏骗局”。

在 AI + Web3 的赛道上,我们必须警惕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我们需要批判性地审视每一个项目,辨别真伪,才能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标的。与其盲目追逐热点,不如冷静思考,深入研究,才能在这个充满风险的市场中生存下去。

Web3 AI 五波浪潮:一场从概念到应用的进化实验,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庞氏骗局?

Web3 与 AI 的结合,无疑是近年来加密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然而,回顾过去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股浪潮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五波起伏。每一波浪潮都伴随着大量的炒作和泡沫,但最终真正落地的项目却寥寥无几。这不禁让我们思考:这究竟是一场从概念到应用的进化实验,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庞氏骗局?

第一波(2018-2019,2023年初):旧瓶装新酒,AI 概念币的虚假繁荣

早在 2018-2019 年,就已经有项目开始尝试将区块链和 AI 结合。但这些尝试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真正引爆第一波热潮的,是 2023 年初 ChatGPT 的问世。

ChatGPT 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 AI 的巨大潜力。加密市场迅速捕捉到了这个热点,开始炒作“AI + 区块链”的概念。一些早期的 AI 概念币价格迅速飙升,例如 Fetch.ai (FET)。作为 Binance Launchpad 的早期项目,FET 号称要构建去中心化的 AI 代理网络。借着 ChatGPT 的东风,FET 代币的价格在一个月内上涨了数倍,市值一度突破 2 亿美元。同期,SingularityNET(AGIX)、Ocean Protocol(OCEAN)等 AI 相关币种也领涨市场。

但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一阶段的“AI 概念币”大多是旧瓶装新酒。很多项目在 2017-2019 年就已经发行,只是借着 ChatGPT 的热度重新包装了一下。这些项目的实际产品大多处于早期阶段,应用落地较少,价格上涨主要来自市场情绪和对 AI 大趋势的憧憬。说白了,就是“讲故事”的能力更强了。

这种虚假的繁荣,最终难逃崩盘的命运。随着市场逐渐冷静,投资者开始意识到这些项目的实际价值远低于其价格,泡沫逐渐破裂。

第二波(2023年末):Meme 币的 AI 伪装:一场加密亚文化的狂欢

如果说 2023 年末开始的 BTC 持续走强可以被定义为本轮“加密牛市”的核心,那么其间掀起的浪花,除了 BTC 生态的铭文和符文,就只有 Meme 赛道了。而一些 Meme 项目,开始把 AI 概念强行结合进去,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产物:AI Meme 币。

随着生成式 AI 持续走红,Crypto 社区开始出现 AI Meme 币热潮。典型的案例就是 $TURBO——据称全球首个由 AI 创造的迷因代币。一个数码艺术家使用 ChatGPT 帮助设计并发行了 TURBO 代币,起始资金仅有 69 美元。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由人工智能“策划”的青蛙主题 meme 币,上线后短时间内暴涨,吸引了大量散户关注。TURBO 凭借“AI 创造下一个伟大 meme 币”的独特故事走红,登陆多家主流交易所后,在短短几周内价格上涨了数百倍,市值一度跻身热门 meme 币行列。

这一波浪潮的核心特征在于:AI 成为噱头,被粗暴地融入加密亚文化。大量新项目自称结合 ChatGPT、Midjourney 等 AI 工具来生成币名、形象或剧情,推出各种 AI 元素的 meme 代币。投资者一方面受 AI 浪潮鼓舞,另一方面抱着一夜暴富的赌徒心理,涌入这些高风险代币。然而,这些 meme 币并无任何 AI 技术含量,仅仅是炒作 AI 概念的社区游戏。如 TURBO 本身不具备任何应用功能,“AI 驱动”只是发行噱头,其价值主要由社区共识和“博傻”心理支撑。说白了,就是击鼓传花,看谁是最后一个接盘侠。

这种缺乏实际价值的狂欢,注定无法长久。2024 年下半年,第二波热潮逐渐衰退,许多 AI meme 币快速归零,市场开始冷静。留下来的,只有一地鸡毛和投资者们的悔恨。

第三波(2024下半年-2025初):AI Agent 迷因与 GOAT 神话:一场被放大的科幻闹剧

从 2024 年下半年至 2025 年初,加密行业见证了 AI 与区块链叙事融合的新高度:AI Agents(AI 智能体)概念兴起,将炒作从简单 meme 推向带剧情的自动化代理。说白了,就是故事讲得更圆了,更像那么回事儿了。

推动这一波热潮的标志性事件是 Goatseus Maximus (\(GOAT) 的爆红。\)GOAT 最初在 Solana 链上作为 meme 币发行,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它背后包装了一个“AI 智能体创世”的故事:据称一个名为 “Truth GPT” 的 AI 代理(由开发者 Andy Ayrey 打造)立志创造出爆款 meme 币,甚至得到了知名风投 Marc Andreessen 的注意和赞助(Andreessen 个人向该 AI 提供了 5 万美元启动资金)。这种故事,听起来是不是很科幻?

在这样的剧情加持下,GOAT 上线后瞬间点燃市场情绪——首日价格飙涨超过 120 倍(24 小时涨幅达 12,000%),几周内触及约 $0.4664 的高价!这一暴富神话使 GOAT 成为当时加密社区热议的话题,被誉为“AI 赋能的超级 meme 币”。

GOAT 热潮揭示了 AI Agent Narrative (AI 智能体叙事)在加密领域的威力:团队或社区构想出一个“自主 AI ”主导项目的故,事让代币有了类似科幻小说般的噱头。例如宣称 AI 代理自行管理资金、执行任务,无需人类干预,从而赋予代币神秘感和未来感。这期间,除了 GOAT,其他一些 AI 代理题材的概念也层出不穷,如 TruthGPT、各种号称自动炒币的 AI 交易 Agent DAO 等,不少价格亦短期暴涨。

然而,这些项目大多数停留在叙事阶段,就是只能讲讲故事。所谓 AI 代理往往只是预设逻辑的脚本,离真正自主智能应用相去甚远,更不要去谈应用的效果是好是坏。这种“画大饼”的行为,最终只能是空中楼阁。

这波热潮在 2025 年 1 月左右达到顶峰并破灭——外部事件(例如 2025 年 1 月特朗普宣布发行个人 Meme 币 $TRUMP 汲取了市场资金)使得投机热钱撤离,GOAT 等币价迅速回落。整个 AI Agent 板块从几个月前的炙手可热跌入低谷。这场被放大的科幻闹剧,最终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