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企2025:告别企稳假象,迎接转型挑战,创新求生

原料药企的2025:企稳是假象,转型才是真命题?

天风证券一份研报,将原料药行业在2025年一季度的“边际企稳回升”摆上了台面。但真的是这样吗?我对此持保留态度。所谓的“企稳”,更像是经历暴风雨后短暂的平静,水面之下暗流涌动,稍有不慎,便可能再次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表面回暖:数据背后的隐忧

研报中提到的“业绩边际企稳回升”,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2024年惨淡业绩的基础之上。基数效应导致同比数据好看一些,并不能掩盖行业面临的深层问题。原料药价格真的企稳了吗?恐怕只是部分品种、部分企业的短暂喘息。我们需要警惕这种“幸存者偏差”,不能被表面的数据所迷惑。

价格战的休止符?未必!

“以价换量”是2024年原料药企的无奈之举,也是行业内卷的直接体现。研报中乐观地认为2025年将进入“价稳量增”的阶段,但现实恐怕没那么简单。全球原料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价格战的阴影挥之不去。一旦需求不及预期,或者有新的竞争者加入,价格战很可能卷土重来。指望所有原料药品种都保持平稳价格,未免过于理想化。

制剂一体化:抱薪救火,远水难解近渴

制剂一体化被视为原料药企的救命稻草,但这条路并非坦途。一方面,制剂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另一方面,即使成功推出制剂产品,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医保政策的压力。国采续约看似利好,但降价幅度往往超出预期,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对于那些制剂业务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制剂一体化带来的利润增长可能只是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困境。

创新转型:豪赌未来,风险与机遇并存

面对传统原料药业务的萎缩,创新转型是必然选择。但创新并非易事,需要企业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承担风险的勇气。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成功率难以保证。复杂制剂和新分子类型同样面临着技术难题和市场风险。华海药业的多个创新药项目固然令人期待,但最终能否成功上市、能否获得市场认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别光看贼吃肉,也得看贼挨打

天风证券的研报,更多的是在描绘原料药企转型升级的美好愿景,却忽略了背后的风险和挑战。转型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需要企业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长期艰苦的努力。在看到成功案例的同时,更要关注那些转型失败的企业,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原料药企的2025,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能否抓住机遇,成功转型,将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