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討論戰時資產配置?
地緣政治與金融風險
在全球地緣政治日趨緊張的背景下,經濟和金融市場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一直是亞太地區乃至全球關注的焦點。近期,一位網友在PTT股票版上發布了一篇名為「戰爭時的資產安排」的文章,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也讓「戰時資產配置」這個議題浮上了檯面。
戰爭可能帶來的金融衝擊
那麼,究竟為什麼需要討論戰時的資產配置呢?這是因為一旦發生戰爭,台灣的金融體系將會遭受多重衝擊:民眾恐慌引發的銀行擠兌可能導致銀行倒閉;股票和房地產市場可能崩盤;新台幣可能大幅貶值甚至歸零;金融機構的運作也可能因實體損壞或網路攻擊而中斷。
分散風險,未雨綢繆
這些問題不僅可能導致個人資產大幅縮水,甚至連存在銀行裡的存款都可能無法取出。為了應對這些潛在風險,許多台灣投資者開始考慮如何分散資產、持有避險資產,並了解政府可能採取的應對措施。這就是「戰時資產配置」討論興起的原因。
PTT網友的策略分析
網友的策略詳解
這位PTT網友分享的策略,核心是將新台幣資產轉換為美元,並轉移到海外帳戶,以便在國際上使用。具體步驟包括:
- 持有iPhone,利用FaceID登入軟體。
- 開設IBKR帳戶進行證券交易。
- 連結台灣銀行帳戶,以便快速轉帳。
- 開設匯豐台灣Premier帳戶,以獲得全球服務。
- 開設HSBC新加坡帳戶作為資金避風港。
- 在危機發生時,將資產快速轉移至海外,並利用DebitCard維持生活。
這位網友表示,他的主要考量是「資產配置不要歸零」,因此著重於完全線上操作、利用FaceID繞過簡訊驗證問題,以及避免台灣銀行擠兌風險。至於是否逃難,則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策略的優點與局限性
這個策略的優點是可以將資產轉移到海外,降低國內金融體系崩潰的風險。然而,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想要完全複製這個策略存在一些挑戰。
網路依賴與基礎設施風險
這個策略幾乎完全依賴網路和手機的運作。雖然可以確保資產在國外安全無虞,但在取得網路連線之前,基本上無法對資產進行操作。一旦戰爭爆發,通訊基礎設施極有可能成為攻擊目標,網路中斷、手機訊號不穩甚至癱瘓都是可能發生的情況。屆時,即使擁有FaceID的iPhone,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也無法登入線上平台。
時間成本與法規限制
這個策略需要花費時間,並且必須「事先完成資產布局」。等到戰爭發生時,金融體系的運作將受到嚴重影響,外匯管制與貨幣貶值是無法迴避的問題,戰時國際金融交易也可能受限。此外,台灣法規要求台幣換匯美金,同一人當天累計結匯超過50萬就必須申報,因此難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
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最重要的是,這個策略幾乎完全忽略了個人安全與移動的限制。資產配置固然重要,但在戰火紛飛的環境下,個人的生命安全才是首要考量。即使成功將資產轉移到海外,如果本人無法安全離開台灣或維持基本生活,這些資產的意義也會大打折扣。因此,並非所有人都適用於這項資產配置策略。
黃金:傳統避險選擇?
在這串PTT討論下方,有不少網友認為,無論如何進行資產配置,黃金仍然是最佳的選擇。
「黃金還是萬用」、「早就討論到爛了,問就是實體黃金啦,那些戶頭有屁用」、「還是換點黃金備點糧山上躲幾天等打完就好」。
黃金的優勢:保值與抗通膨
黃金在戰爭和地緣政治不穩定的時期,表現出強勁的避險資產特性。歷史證明,黃金在戰爭和衝突時期都展現了其韌性,即使在當地貨幣因政治和經濟不穩定而貶值或變得毫無價值時,也能保持其內在價值。此外,戰爭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和政府支出增加,進而引發通貨膨脹。而黃金一直都是對抗通貨膨脹的有效工具,隨著法定貨幣購買力下降,黃金往往會變得更加昂貴。
一名網友指出,一塊紅磚約2公斤,依今天黃金價,2公斤的黃金價值約6百萬臺幣。 不至於「重到無法移動」,也可以確保相當金額的資產安全。
實體黃金的挑戰:保存與移動
然而,黃金的缺點在於如何「實體保存與移動」。和平時期攜帶黃金出國,只要超過2萬美元就必須向海關申報,若在戰亂時期,更可能受到更嚴格的限制。此外,在戰爭期間攜帶如此鉅額的黃金逃難,還可能面臨搶劫風險。
加密貨幣:新興避險選項?
除了黃金之外,也有網友大力推薦加密貨幣,並表示「冷錢包也不錯」、「我會直接加密貨幣…」、「有FT跟Crypto.com卡,在國外逍遙自在。」
在戰爭來臨時,加密貨幣作為一種戰時資產配置的選擇,確實有其潛在的優勢,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風險和挑戰。
加密貨幣的潛在優勢
- 去中心化與無國界性: 加密貨幣不依賴任何中央政府或金融機構發行和管理,理論上可以避免單一國家或地區金融體系崩潰的風險。其無國界的特性,使得跨境轉移資產在傳統金融渠道受阻時可能成為一種替代方案。
- 可攜帶性與隱匿性: 相較於實體資產如房地產或黃金,加密貨幣以數位形式存在,易於攜帶和隱藏。在需要緊急撤離或避免資產被徵用的情況下,這是一個重要的優勢。
- 潛在的價值儲存: 在傳統貨幣面臨大幅貶值或惡性通膨時,部分人認為加密貨幣可能作為一種價值儲存的工具,儘管其價格波動性較大。
- 繞過傳統金融系統: 在戰爭導致銀行關閉、國際匯款受阻等情況下,加密貨幣交易可能成為維持經濟活動和進行支付的替代方式。
加密貨幣面臨的挑戰與風險
-
對網路和電力的高度依賴: 加密貨幣的交易和管理都高度依賴網路和電力供應。戰爭時期,這些基礎設施極易受到破壞,一旦中斷,加密貨幣將難以使用。這與上述提到的智慧手機和線上交易系統面臨的風險類似。
-
安全性風險: 加密貨幣的安全性依賴於私鑰的保護。在戰爭的混亂環境下,私鑰的遺失、被盜或駭客攻擊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
價格波動性極大: 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性本就很高,戰爭時期這種不確定性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使其作為價值儲存工具的可靠性也會隨之降低。
-
接受度和流動性問題: 儘管加密貨幣的普及度正在提高,但在戰爭等極端情況下,商家和個人是否願意接受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手段仍然存在疑問。其流動性也可能因市場恐慌而大幅降低。
-
技術門檻: 使用加密貨幣需要一定的技術知識和操作能力,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在緊急情況下學習和使用可能會非常困難。
AI的戰時資產配置建議
面對「如果戰爭開打了,台灣人應該如何做好戰時資產配置?」這個難題,AI軟體Gemini給出了以下建議:
- 現金儲備:應對日常所需
建立一個容易獲得的現金緩衝儲備在一個單獨的銀行帳戶中,是在不確定時期(例如潛在的戰爭)保護金融資產的基本且謹慎的步驟。這筆現金儲備最好足以應付幾個月的基本生活開支,以便在收入中斷或無法動用其他資金的情況下提供財務安全網。
- 海外帳戶:資金避風港
在一個中立且金融穩定的國家開設第二個銀行帳戶,可以為資金提供一個安全的場所,並確保即使國內金融系統面臨中斷或限制也能動用資金。
對於持有黃金和白銀等貴金屬的個人,可以考慮台灣境外安全且謹慎的儲存設施(例如瑞士或新加坡,這些司法管轄區以其穩定性和金融安全而聞名)可以進一步減輕與國內不穩定或潛在資產凍結相關的風險。
- 了解法規:合法轉移資產
台灣居民必須徹底了解並嚴格遵守台灣關於持有和轉移外幣的法規。包括進出台灣時攜帶超過等值1萬美元現金的申報要求,以及超過一定金額的外匯交易需要事先獲得台灣中央銀行許可。
- 財務規劃:未雨綢繆
制定一份全面且有明確記錄的財務計劃,明確應對潛在的衝突情景,這是保護個人資產的關鍵步驟。向經驗豐富的金融顧問尋求指導,這些顧問專門從事國際投資和應對地緣政治風險,可以為制定資產配置、風險管理和長期財務安全方面的明智決策提供量身定制的建議和支持。
- 保險審查:保障範圍確認
台灣居民應仔細審閱其現有的保險單,以確定其在發生戰爭或武裝衝突時的承保範圍。雖然針對個人的全面戰爭風險保險單可能在可用性或範圍方面有限,但了解潛在的選項可能會提供額外的財務保障,以應對某些類型的損失。
- 綜合考量:安全、物資與多元配置
無論如何,面對戰爭這種極端風險,除了資產配置外,更全面的考量應該包括個人安全規劃、應急物資準備以及更為多元化的資產持有方式,例如適量配置實體貴金屬,甚至考慮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進行更廣泛的資產佈局。
當然,我們都希望和平永存,戰爭永遠不會發生。但居安思危,提前思考和規劃應對極端風險的方式,無疑也是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