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相机的新王登基?Insta360 X5 评测:升级不止一点点,但槽点依旧明显
Insta360 X5 的发布,无疑在运动相机市场掀起了一阵波澜。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社交平台上也充斥着各种“种草”和“评测”。然而,作为一名对运动相机市场观察已久的“老法师”,我并不想人云亦云,而是想透过那些光鲜亮丽的宣传语,扒一扒 Insta360 X5 究竟是真材实料,还是徒有其表。不可否认,X5 在前代产品的基础上做出了不少升级,比如更耐用的镜头、更大的传感器、更智能的软件等等。但这些升级是否真的能带来质的飞跃?又或者,这仅仅是厂商为了刺激消费,玩弄的“挤牙膏”式营销策略?更重要的是,在看到这些“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 X5 身上依然存在的槽点。高昂的售价、依旧令人诟病的发热问题、以及过度依赖 AI 的剪辑功能,都让这款产品距离“完美”二字相去甚远。所以,如果你正打算入手一台运动相机,不妨先冷静下来,看完这篇评测,再做决定。
影石 Insta360 的崛起:全景相机市场的垄断与运动相机领域的野心
影石 Insta360,这个名字对于玩运动相机的人来说,绝对不陌生。凭借着独特的双鱼眼全景镜头设计,他们硬生生地在 GoPro 的铁桶阵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连续六年霸占全球全景相机市场份额第一,这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做到的。但问题是,这种“垄断”真的是靠技术创新得来的吗?还是靠着铺天盖地的营销和情怀牌?
六年霸主地位的背后:技术创新还是营销炒作?
不得不承认,Insta360 在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上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如果仔细研究他们的产品线,你会发现,很多所谓的“创新”其实都是在原有技术上的小修小补。真正颠覆性的技术突破,似乎并不多见。更多的,是依靠各种花哨的营销手段,比如“隐形自拍杆”、“子弹时间”等等,来吸引眼球。这些功能看似炫酷,但实用性究竟有多高?又有多少用户会真正用到?
营收超越 GoPro:真的是实力碾压吗?
2024 年上半年,Insta360 宣布公司营收规模超越传统巨头 GoPro,成为行业第一。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但我们也要看到,GoPro 近年来在产品策略上出现了一些失误,比如过分强调专业性,忽略了大众用户的需求。而 Insta360 则抓住了这个机会,通过推出更易用、更亲民的产品,成功抢占了市场份额。但这并不意味着 Insta360 已经具备了与 GoPro 全面抗衡的实力。毕竟,在品牌影响力和核心技术积累方面,GoPro 依然占据着优势。
Insta360 X5 硬件评测:看似升级满满,实则挤牙膏?
拿到 Insta360 X5 的第一眼,感觉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小巧的机身,突出的镜头,以及各种各样的配件接口。官方宣称 X5 在硬件上进行了全方位升级,但仔细研究之后,我发现很多升级都只能算是“小打小闹”,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并不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 X5 一无是处,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被那些华丽的宣传语所迷惑,理性看待这款产品。
外观设计:金刚膜是噱头还是真保护?“三防”性能真的靠谱吗?
X5 在外观上延续了家族式的长方体造型,握持感还算不错。最大的变化在于镜头表面镀上了一层所谓的“金刚膜”,官方宣称抗跌落性能提升了 100%,还能有效防止刮蹭。但说实话,我对这种“镀膜”的实际效果持保留态度。毕竟,镜头这种东西,一旦摔了,再怎么保护也难以避免损伤。而且,就算金刚膜真的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那也只能防止一些轻微的刮蹭,对于严重的撞击,恐怕还是无济于事。更何况,Insta360 还推出了可替换镜片的设计,这难道不是在暗示大家,镜头还是很容易坏的吗?至于“三防”性能,防水、防尘、防摔,这些都已经是运动相机的标配了,X5 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在水下拍摄时,我依然会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让相机报废。
画质跃升:大底传感器真的能打破夜景短板?别被样片骗了!
X5 最大的卖点之一,就是搭载了两颗 1⁄1.28 英寸的大底传感器。更大的传感器意味着更大的进光量,理论上可以提升夜景拍摄能力。但实际体验下来,我发现 X5 的夜景表现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水平。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X5 的画质确实不错,细节丰富,色彩还原也比较准确。但在暗光环境下,噪点依然比较明显,画面也比较模糊。当然,这可能也与 Insta360 的算法有关。他们为了追求更高的亮度,往往会过度锐化画面,导致噪点更加明显。所以,如果你对夜景拍摄有较高的要求,X5 可能并不能满足你的需求。另外,官方提供的样片往往经过了精心的后期处理,与实际拍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家在购买之前,最好还是多看看其他用户的真实拍摄体验。
视频性能:高帧率是优势,但优化依旧是硬伤
Insta360 X5 支持 8K 30fps、5.7K 60fps、4K 100fps 等多种视频拍摄规格,高帧率无疑是其一大优势。在拍摄高速运动场景时,高帧率可以确保画面的流畅度和清晰度,避免出现拖影或模糊。此外,X5 还支持 5.7K 60fps 运动 HDR 功能,可以在保证帧率的同时,提升画质,让运动画面更加自然。但说实话,这些高规格的视频拍摄功能,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毕竟,8K 视频的存储空间占用非常大,而且对于后期的编辑和播放设备也有很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即使你拥有了这些高规格的视频素材,也很难在社交平台上完整地展示出来。大多数社交平台都会对视频进行压缩,导致画质大幅下降。所以,如果你不是专业的视频创作者,或者对画质有极致的追求,那么 X5 的这些高规格视频拍摄功能,可能只是一个“摆设”。更让我感到遗憾的是,X5 在视频优化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拍摄快速移动的物体时,画面会出现轻微的果冻效应。而且,在光线复杂的环境下,X5 的曝光控制也不是很理想,容易出现过曝或欠曝的情况。
续航升级:27W 快充是亮点,但发热问题依然存在
Insta360 X5 内置了 2400 毫安电池,相比于上一代有所提升。官方宣称 X5 可以满足用户一天的拍摄需求。但实际体验下来,我发现 X5 的续航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出色。在拍摄 8K 视频时,X5 的电量消耗非常快,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会耗尽。即使是在拍摄 4K 视频时,X5 的续航也只能维持在两三个小时左右。当然,这可能也与我的使用习惯有关。我喜欢一直开启屏幕,并且频繁地进行设置调整。但无论如何,X5 的续航表现都无法让我完全满意。好在,X5 支持 27W 快充,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电量。但快充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发热。在充电时,X5 的机身会变得非常烫手。而且,在长时间拍摄时,X5 也会出现发热现象。虽然官方宣称 X5 采用了散热设计,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长时间的发热不仅会影响拍摄体验,还可能会对相机的寿命造成影响。这无疑是 X5 身上一个比较明显的槽点。
软件生态:从专业到“智能”,是进步还是妥协?
伴随着 Insta360 X5 的发布,其配套的 APP 也迎来了 V2.0 版本的更新。这次更新最大的变化,就是加入了大量的 AI 智能功能,比如 AI 自动追踪、AI 成片等等。这些功能看似可以大大降低视频剪辑的门槛,让小白用户也能轻松上手。但问题是,过度依赖 AI 真的好吗?这会不会扼杀用户的创造力?又或者,这仅仅是 Insta360 为了迎合大众市场,做出的妥协?
APP V2.0:小白友好,但专业性是否有所牺牲?
Insta360 APP V2.0 采用了“预览页轻量化剪辑 + 编辑页深度调校”的分层策略。在预览页,用户可以使用 AI 自动追踪、自由缩放选择视角、画面比例选择、AI 成片等基础功能,快速生成视频内容。而在编辑页,用户可以使用关键帧、录屏、运动追踪、多种运镜模式、分屏、自定义视角、ND 镜特效、变速、多轨道、背景音乐等高级功能,进行深度视频剪辑。这种分层策略看似兼顾了小白用户和专业用户的需求,但实际体验下来,我发现 V2.0 版本的 APP 在专业性方面有所牺牲。为了简化操作,V2.0 版本的 APP 删减了一些高级功能,比如手动调整色彩、调整曝光等等。这些功能的缺失,让专业用户在进行精细化剪辑时,感到束手束脚。当然,对于大多数小白用户来说,这些功能的缺失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于追求极致的专业用户来说,V2.0 版本的 APP 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失望。
AI 剪辑:解放双手还是扼杀创意?
Insta360 APP V2.0 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加入了 AI 成片功能。用户只需将素材导入 APP,AI 就会自动分析素材,并生成一段 30 秒左右的视频。这个功能看似可以大大解放用户的双手,让用户无需进行任何剪辑操作,就能得到一段精美的视频。但问题是,AI 成片真的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吗?在我看来,AI 成片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个性化。AI 只能根据算法,生成一些通用的视频效果,无法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个性化调整。而且,AI 成片往往会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导致视频缺乏灵魂。所以,如果你想制作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视频,那么 AI 成片可能并不能满足你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过度依赖 AI 可能会扼杀用户的创造力。如果用户习惯了使用 AI 成片,那么他们可能就不会再去学习专业的视频剪辑技巧,从而失去创造个性化视频的能力。
视频模板:创意工坊还是素材堆砌?
Insta360 APP V2.0 内置了大量的视频模板,涵盖了摩托、全景、户外、日常、运动等不同场景。这些模板看似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创意灵感,让用户轻松制作出各种炫酷的视频效果。但实际体验下来,我发现这些模板大多都只是素材的简单堆砌,缺乏真正的创意和灵魂。而且,这些模板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很容易让用户制作出千篇一律的视频。所以,如果你想制作一段真正独特的视频,那么最好还是自己动手,进行创意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