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崩盘!“韧性”是真金还是泡沫?国家队救市能否力挽狂澜?

特朗普关税冲击波:A股的“韧性”究竟是真金还是泡沫?

2025年4月7日,A股的血腥星期一,堪称股民噩梦。沪指暴跌7.34%,深成指、创业板更是哀鸿遍野,跌幅分别高达9.66%和12.5%。超过2800只股票跌停,哀嚎声几乎要刺破屏幕。罪魁祸首?当然是那个熟悉的搅局者——美国,特朗普政府挥舞着关税大棒,再次点燃了贸易战的硝烟。

当然,官方的说法是“外部冲击触发调整”。多么轻描淡写!仿佛股民们的血汗钱,只是池塘里泛起的几朵涟漪,无关痛痒。但我想问,这种“韧性”,是建立在多少散户的痛苦之上?是用多少家庭的财富蒸发换来的?

暴跌之后:是谁在为市场“筑牢防线”?

监管层迅速行动?没错,他们行动了,但他们的行动,真的能筑牢防线吗?还是只是在沙滩上堆砌城堡,妄图抵挡海啸的冲击? 所谓的“稳定市场预期”,在我看来,不过是掩盖问题的障眼法。真正的稳定,来自于健康的肌体,而非强行打入的激素。 A股的病根,难道仅仅是外部冲击吗?恐怕更多的是自身的积重难返吧。

粉饰太平的“救市”:饮鸩止渴还是釜底抽薪?

别跟我说什么多维举措筑牢市场防线。这不过是官方话术,把一场原本可以暴露问题的危机,硬生生包装成“中国经济韧性”的注脚。这些所谓的“救市”措施,在我看来,更像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甚至是饮鸩止渴的毒药。

国家队入场:真金白银的守护,还是欲盖弥彰的干预?

中央汇金增持ETF,直接注入流动性?呵呵,说得好听!这难道不是变相的国家队入场,直接干预市场吗?这种做法,短期内或许能遏制恐慌,但长期来看,只会扭曲市场规律,让A股市场更加畸形。而且,增持高股息、低估值标的?这不就是捡便宜吗?趁着市场恐慌,抄底优质资产,最终获利的,还不是那些既得利益者?散户呢?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血汗钱被收割。

上市公司回购潮:自救还是作秀?

A股上市公司启动“护盘”行动,央企引领龙头公司密集出手?别逗了!谁不知道这些回购的资金,最终还是要从市场里赚回来?与其说是“护盘”,不如说是为了稳定股价,避免自身利益受损。更何况,有多少公司是真心实意地回购?又有多少公司是虚晃一枪,借机炒作?

险资松绑:长期资金的及时雨,还是监管层的“一厢情愿”?

金融监管总局提升保险资金权益投资上限?表面上看,是引导长期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战略领域,但实际上呢?还不是为了给股市输血,缓解资金压力?险资也是要追求回报的,他们会傻到把钱投到垃圾公司吗?最终,这些资金只会流向那些早已被炒高的热门板块,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泡沫。

官媒的“信心喊话”:麻醉剂还是定心丸?

《人民日报》等官媒发声,强调“中国经济底盘稳”?这种“信心喊话”,听多了只会让人反感。市场是客观的,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改变的。这种做法,只会让人们更加怀疑政府的公信力,加速资金外流。

“危中藏机”?别逗了,只是结构性分化加剧而已

什么“危中藏机,结构性机会凸显”?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忽悠! 危机就是危机,哪有什么“机”可言? 所谓的“结构性机会”,不过是掩盖普遍性亏损的遮羞布。在整体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少数行业的繁荣,根本无法改变大多数人的困境。 这种“分化”,只会让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A股:震荡是必然,但别指望“牛市”回来了

市场大概率会呈现大幅度的震荡格局?这还用你说? 经历了暴跌之后,市场不震荡才怪! 但别指望什么“牛市”回来了。 在外部环境恶化、内部问题重重的情况下,A股根本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所谓的“中期来看,随着贸易战背后博弈的演变,我国的战略机遇可能正在逐步显现”? 这纯粹是自欺欺人! 贸易战只会让中国经济更加困难,哪里来的“战略机遇”? 跌幅越大,后续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性也越大? 这更是彻头彻尾的赌徒逻辑! 难道你没听说过“抄底抄到半山腰”吗?

债市:宽松预期下的“友好”,能持续多久?

美国进一步提高对华关税税率,人民币贬值压力提升?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为了稳汇率,央行必然会采取紧缩政策,从而限制资金利率下行空间。 也就是说,短期内,债券市场根本不可能出现大幅上涨。 所谓的“货币政策预期以及资金面宽松趋势未改”? 这只是你的一厢情愿! 在外部冲击加剧的情况下,央行根本不可能放任资金过度宽松。

所谓的“投资方向”:无非是火中取栗,刀口舔血

别再给我推荐什么“投资方向”了!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任何投资都充满了风险。 所谓的“机会”,不过是陷阱的伪装。 散户们最好还是捂紧自己的钱包,别轻易入场。

高风险偏好?那是赌徒心态!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可能促使我国出台刺激内需的政策,消费和内需类标的短期内预计将迎来利好? 这简直是把散户当傻子! 刺激内需的政策,真的能让消费类股票上涨吗? 恐怕只会让那些早已埋伏其中的机构大赚一笔,然后把散户套在高位。 所谓的“随着美国经济衰退预期的上升,出海、科技和顺周期领域可能存在投资机会”? 这更是无稽之谈! 美国经济衰退,只会让全球经济更加低迷,哪里来的“投资机会”? 优先布局这些方向中被错杀的优质标的? 谁来告诉我,什么才是“被错杀的优质标的”? 难道那些跌停的股票,都是被错杀的吗? 中长期来看,对成长和科技领域依然持乐观态度?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乐观就是最大的风险!

稳健型投资者?别做梦了,收益早就被通胀吃掉了!

关注红利类、传统产业类(如农业、基建、化工)等标的? 这些领域的收益,早就被通胀吃掉了! 所谓的“中美脱钩而受益”? 这更是空中楼阁! 中美脱钩,只会让中国经济更加困难,哪里来的“受益”? 公用事业、金融、贵金属等弱周期、现金流稳定的板块也具备良好的防御性? 这倒是实话,但这些板块的收益也低得可怜,还不如存银行。

避险为主?承认吧,你就是韭菜!

如果风险偏好保守,可以优先选择货币基金、存单基金或短债基金? 这就等于承认自己是韭菜,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钱贬值。 如果投资者在稳健基础上仍希望追求一定收益,可以考虑中长债基金? 这更是自欺欺人! 中长债基金的风险可不低,一旦利率上升,就会面临亏损的风险。 总之,投资者可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并通过定投或分仓的方式进行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 这都是废话! 风险偏好高的人,早就All in了;风险偏好低的人,根本不会投资股市。 定投和分仓,也只能降低风险,并不能保证盈利。

别再自我安慰了,中国经济的“深层韧性”?那只是宣传口径!

近期的市场波动再次印证,外部冲击难以撼动中国经济的深层韧性? 这种自我安慰的话,听听就算了。 真正的韧性,不是靠嘴上说说,而是靠实实在在的行动。 中国经济的深层问题,远比想象的要严重。 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危机、人口老龄化、技术瓶颈…… 这些问题,哪一个是靠“韧性”就能解决的?

监管层的果断应对彰显了“以我为主”的战略定力? 呵呵,所谓的“战略定力”,在我看来,不过是掩盖无能的托词。 如果真的有“战略定力”,为什么A股还会如此脆弱,一遇到外部冲击就崩溃?

科技创新、内需升级与制度改革将持续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动能? 这都是正确的废话! 哪个国家不重视科技创新、内需升级和制度改革? 关键在于,这些措施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能否真正改变中国经济的现状。

投资者需跳出短期情绪扰动,聚焦政策支持明确、产业逻辑坚实的领域,在波动中把握估值洼地,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 这更是画饼充饥!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哪里有什么“估值洼地”? 政策支持的领域,往往早已被炒高;产业逻辑坚实的领域,也未必能抵挡外部冲击。

总之,别再相信那些“中国经济韧性”的宣传了! 散户们,还是捂紧自己的钱包,保护好自己的财富吧。 在这个充满风险的市场里,保住本金,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