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家电:海信的务实路线
海信的AI战略:实用至上,服务用户刚需
在刚刚落幕的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人工智能(AI)成为了各大品牌无法回避的核心议题。伴随AI大模型的飞速发展,它在智慧生活领域的应用场景也日益丰富。能够量身定制健康食谱的智能冰箱、自动识别衣物面料并切换洗涤模式的AI洗衣机、以及能够个性化调节温度和风向的智能空调,这些曾经存在于科幻想象中的场景,如今已触手可及。
作为家电行业的领军品牌,海信在2024年发布了“星海AI大模型”,旨在提升电视在画质、音质和交互体验上的表现。今年初,海信更进一步,将DeepSeek大模型融入其全屋智能生态系统,力求实现跨场景的智慧升级。
然而,当众多厂商将目光聚焦于AI的“显性”功能时,海信却将重点放在了提高效率、解放双手等更具实用性的方向上。海信家电集团副总裁夏章抓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强调:“AI家电产品研发的初心,应当立足于用户的真实需求,适配实际的使用场景,而不是单纯地提出一些概念性的设计。”
以海信AI电视为例,其针对观影、体育、教育和游戏这四大核心场景进行了精细划分。用户只需轻轻按下遥控器上的AI键,影迷、体育爱好者、家长和游戏玩家便能迅速解锁各自专属的功能。
AI电视的成熟与进化:从概念到日常
今年的AWE展会上,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白色家电纷纷搭上了AI的快车,围绕AI展开的创新功能层出不穷。但事实上,电视是AI技术在家电产业中最早落地,且持续进化的领域之一。
早在2011年,海信电视就发布了智能化战略,当时的电视产品已经开始具备一些初步的智能功能,例如简单的语音交互和应用下载等,但尚未形成明确的AI电视概念。2012年,海信推出了基于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
由海信联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布的《AI电视白皮书》,对AI电视的智能化相关标准和关键技术特征进行了定义,涵盖了视觉友好画质、智能交互、安全可信等方面,并预测2024年泛AI电视的渗透率将超过70%。
在海信AI显示展区,新发布的全球首款RGB-Mini LED电视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与传统的Mini LED技术不同,RGB-Mini LED采用红、绿、蓝三色独立驱动的LED背光,可以直接输出高纯度的色彩,无需量子点转换,从而在色彩表现、亮度和能效上实现了显著的提升。
此外,海信AI电视还内置了多达18种智能体,能够胜任家庭教师、健身教练、旅游向导等多种角色。例如,当用户计划在家进行高强度健身时,海信AI电视可以化身专业的健身教练,帮助用户纠正动作,提高锻炼效果。
“AI电视已经步入成熟期,是各类产品必然配备的功能属性,已经融入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用户无需刻意感知其来源。”夏章抓表示,“在海信的展台上,用户可以直接体验所有的AI功能,真切地感受到升级后带来的不同体验。”
有别于市面上普通的智能电视,互动能力也是海信利用AI赋能电视的重要方向。海信AI电视不再局限于执行既定的指令,而是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优化的能力,能够理解、思考并主动服务于用户的需求,以更智慧、更自主、更个性化的方式洞察用户的意图并做出回应。
AI功能的核心逻辑:简化操作,实现简单交互
在海信的相关产品中,AI功能的运用遵循着一条清晰的底层逻辑:立足于用户的真实场景和真实需求,减少使用产品的复杂操作步骤,实现最直接、最简单的交互体验。
海信分别针对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产品,打造了AI空气管家、AI美食管家、AI洗护管家等产品,将所有的操作化繁为简,用户只需通过简洁的对话,就能调用个性化的功能。
夏章抓表示,AI家电的真正使命应该是为人服务,而不是把人变成专家。“即使是零生活经验的‘小白’,也可以借助AI洗衣机完成不同材质衣物的洗涤,进行不同食材的搭配和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