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首提花生,扩种潜力巨大
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挖掘花生扩种潜力,这在中央一号文件的历史中尚属首次,预示着国家对花生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一举措旨在响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开发挖掘油料扩产潜力的号召,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专家解读:花生扩种的多重战略意义
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周力与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钟山青年研究员张凡两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花生扩种的战略意义。
- 单产高、效益好,适应性强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花生是单产、单位面积产油量和种植效益最高的油料作物之一,同时富含优质蛋白,且对干旱、渍涝等不良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从大食物观的视角来看,扩大花生种植面积对于持续增强多元化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提升食用油自给率,释放消费潜力
一方面,花生产油效率高。据测算,花生在大田油料作物中产油效率最高。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适当增加花生种植面积有助于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另一方面,花生油消费潜力巨大。通过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改进榨油工艺、加强花生蛋白的综合利用,可以在保障生产者利润的前提下推动花生油零售价格下降,从而进一步释放花生油的市场消费潜力。
因地制宜:挖掘不同产区的花生扩种潜力
专家指出,基于我国花生的现有产地布局,应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充分挖掘不同产区的花生扩种潜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 传统产区:政策调整带来复兴机会
近年来,一些传统的花生主产省份的花生种植面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与历史最高值相比,山东、河北、广东、安徽、吉林、江苏等6个省份合计减少的种植面积高达1750万亩。未来,随着政策支持体系的调整和完善,以及高产早熟品种的推广带来的麦后夏播面积的扩大,这些传统产区有望重振花生种植,实现一定的扩种。
- 新兴产区:东北、西北潜力巨大
要积极挖掘东北优质花生产区和西北新兴产区的扩种潜力。例如,东北地区的花生品质优良、市场价格较高,农民种植积极性高,而且东北地区普遍有深翻土地的耕作习惯,花生重茬问题相对不明显,加上地方政府也鼓励油料作物扩种,因此花生扩种潜力巨大。此外,新疆可以通过与棉花轮作的方式,每年扩种相当规模的花生。如果能够有效统筹水资源,在不与粮棉争地的前提下,新疆的花生扩种潜力将更加可观。
- 间套作与边际土地:扩种新途径
在山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推广花生与其他作物间套作复合种植,有望扩大花生的种植规模。此外,内陆滩涂、中轻度盐碱地等边际土地的利用也是花生扩种的有效途径,可以为花生种植提供新的空间。
综合施策:推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综合施策,全方位推动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产前:实施生产者补贴,引导规模经营
在产前环节,建议实施花生生产者补贴,通过调整生产者补贴资金等措施,引导花生种植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 产中:推进机械化,加大技术创新,完善金融服务
在产中环节,应制定花生机械化专项扶持政策,积极推进花生种植、收获、脱壳、清洗、烘干、加工等全过程的机械化操作,从而显著提升机械化水平,实现节本增效。同时,要加大对花生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产业整体的科技水平。建议将花生纳入国家农业重点研发计划、生物育种专项等项目的重点支持范围,为花生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此外,还应创新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产品,构建“气象指数保险+衍生品”的模式,提升花生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帮助生产者有效应对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 产后: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增强产业链韧性
在产后环节,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产后综合服务平台,为花生种植户提供烘干、收储、粗加工等一系列产后服务。同时,鼓励花生生产大县搭建集烘干、仓储、运输、收购等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增强代烘、代储、代销能力,从而增强整个花生产业链的韧性,提高花生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专家建议:开展花生扩种综合试点,完善粮油作物制度设计
专家强调,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要统筹完善重要粮油作物的制度设计,全面提升重要农产品的总供给效率。建议在典型的花生产区开展花生扩种的综合试点,探索并形成可推广的方案,为全国范围内的花生扩种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