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清盘大逃杀!头部大佬也“裸泳”?

公募基金清盘潮:一场优胜劣汰的生存游戏?

清盘警报频响:寒冬下的裸泳者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巴菲特这句被无数次引用的金句,如今听来更像是对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现状的辛辣讽刺。2025年开春,还没来得及感受市场的暖意,一连串的清盘公告就给投资者们泼了一盆冷水。Wind数据像一份残酷的成绩单,醒目地罗列着:3月份,全市场40只公募基金发布清盘风险提示,16只直接进入了清算程序。这哪是“提示”,分明是盖棺定论。

这波清盘潮,与其说是市场波动的正常结果,不如说是前期过度扩张、盲目追求规模的恶果。基金发行方仿佛得了“规模焦虑症”,一股脑地推出产品,却忽略了产品的质量和差异化。结果呢?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最终被市场无情抛弃。

基金合同里那“连续50个工作日份额持有人不足200人或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清算条款,此刻就像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让人玩味的是,这次“裸泳”的,不仅仅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公司,华安、博时这些头部机构也赫然在列。这说明什么?说明行业内的“水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别看平时宣传的天花乱坠,真金不怕火炼,一遇到风浪,立马现出原形。混合型基金首当其冲,成了重灾区,占比高达50%。这或许也暴露出,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基金经理们对“混合”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或者说,根本没有能力真正做好风险对冲和资产配置。